周定王元年(前606年)春,赵盾在平定了国内的权力斗争后,重掌晋国大权。通过唆使堂弟赵穿刺杀晋灵公,赵盾重新稳住了晋国的统治。此时,他以新晋晋侯晋成公的名义,率军再次出征,目标是背信弃义的郑国。晋国的兵锋直指郑国的郔地(现今河南郑州以北),这一地区成为了晋国与郑国权力争夺的前沿。
不过,这一次楚国未能及时出兵援助郑国。楚庄王此时正陷入激烈的内政斗争,和若敖氏族群的对抗达到了白热化,因此未能响应郑国的求援。郑穆公见局势危急,立即低头示弱,向晋国求和。赵盾见状迅速收兵,派遣大夫士会前往新郑,重新与郑国订立盟约,使郑国再次回到了晋国的控制之下。
晋国刚刚平息了对郑的战争,赵盾的军队撤退不久,楚庄王就亲自率军北上,准备发起对郑国的征讨。郑穆公心中愁绪万千,暗自叹息:“什么时候才能结束这种日复一日的动荡?”然而,郑国此时已经被晋国严密控制,防线森严。楚庄王行至郑国境内,看到郑国防守固若金汤,无从下手,心中不甘,便决定采取新的策略。他以“勤王、讨伐陆浑之戎”为名,直接转向洛水一带,兵临王都雒邑,震慑周王室,并对晋国发起示威,威胁周王室的权威。
展开剩余79%周王室早已名存实亡,只剩一个象征性存在。楚军突然出现在雒邑城下,周定王惊慌失措,急忙向诸侯们求援,呼吁大家前来“勤王救驾”。然而,因楚军已经逼近王都,而晋国等诸侯援军无法迅速赶到,周定王唯有依赖智谋。他派遣王孙满(周襄王的孙子、周定王的堂弟)以天子的使者身份,秘密出城接触楚军,旨在探知楚军动向并做出应对。
王孙满抵达楚军大营后,与楚庄王会面。楚庄王言辞间不忘试探王室的底线,他有意通过询问“九鼎”的大小和重量,来显示自己对周王室的觊觎。这九鼎象征着天下的权威,楚庄王的这种询问无疑暴露了他想取代周王室的野心。
王孙满面对楚庄王的挑衅,机智应对,回答道:“国家的基业在于德行,而非鼎本身。一个国家如果德行高尚,鼎虽小也重;若无德行,鼎再大也是空的。上天赋予明德者以福报,并有定期。成王当年安置九鼎于郏鄏(成周雒邑),太史卜卦,结果显示周室将持续三十代、享国七百年。天命未变,周的德业虽有所衰退,但并未消失。九鼎的轻重,不是你可以随便探询的。”
王孙满的话言辞激烈,却巧妙地表明,周王室虽然衰弱,但依旧拥有来自天命的支持。九鼎不仅是象征,更代表了周室宗法礼制的至高无上地位。即便楚国试图以武力取而代之,诸侯们依然会坚持维护这一传统。而楚庄王的强大,不意味着他能轻松颠覆这个体系。
经过一番言辞交锋,楚庄王意识到,尽管楚国强大,但想要取代周王室恐怕并非易事,晋国、秦国等大国不会轻易允许他这样做。楚庄王明白,如果他强行出手,必定会遭到各国的联合抵抗。于是,他决定暂时撤兵,结束这场空洞的武力展示,成功回到楚国,周定王的王室也险险躲过了这一劫。
周定王元年(前606年)夏,楚庄王回程途中再次经过郑国。他对郑国的背叛十分恼火,尤其是在郑国频繁地在晋楚两国之间摇摆不定,令人愤怒。于是,楚庄王决定在无所收获的情况下,泄愤般地对郑国展开袭击。他指挥楚军大肆掠夺郑国的郊区,虽然郑国的城池防守严密,但乡村地区依然遭到了劫掠。
郑国的损失无法估量,然而郑穆公的健康状况却愈加堪忧。长期夹在晋楚两国的纷争中生存,已经让郑穆公的身心疲惫不堪。不断的战争和内外压力让他逐渐陷入了崩溃的边缘。就在楚庄王撤兵后的不到半年,郑穆公因心力交瘁在新郑宫中去世,享年六十六岁。
郑穆公的死,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。他的名字“兰”源自一段与兰花有关的传奇。郑文公曾经的妾室燕姞梦见祖先伯鯈送她兰花,随之怀孕并生下公子兰。郑文公因其母亲梦中见兰花而为其取名“兰”。公子兰成长为郑国的继承人,后继位为郑穆公。他一生跌宕起伏,经历了父亲死后流亡,最终重返郑国继位。
郑穆公最后的日子里,他病重,偶尔外出,看到宫中的兰花枯萎,不禁自感命运与兰花共生:“兰花枯萎了,我或许也不久于人世。”在病重时,他命侍从剪掉即将凋谢的兰花,不久后便因病去世,结束了他四十三年的动荡一生。
郑穆公的儿子们继承了他的事业,其中嫡长子太子夷继位为郑灵公,而其他儿子们也各自影响着郑国的未来。公子嘉、子然等人,及其后代,成为了郑国历史中不可忽视的存在。郑国未来的动荡,也注定与这些人物及其后代息息相关。
郑穆公去世后,郑国大夫们为避免楚国的再次侵扰,支持郑灵公即位,派使者前往楚国致哀,缓和两国关系。这种策略也为郑国争取了短暂的和平。然而,局势依然紧张,各国的博弈远未结束。
发布于:天津市正规实盘配资.股票配资是什么意思.股票配资门户有哪些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